欢迎光临茂名国旅,请登录免费注册

网站订单查询电话:0668-2867288

茂名民间歌舞

2011-10-13   来源:茂名国旅   评论:(0) 字号:T | T

春牛舞 明代,信宜县已盛行春牛舞,后流传到茂名等地。信宜县的春牛舞,根据《大字通书》的春牛图仿制一头牛,由2人表演,另有男女3人做伴,边唱边舞。虽词以牛为中心,即兴编成,多为三、七、十字偶句,下句按方言押韵。唱腔仅有“牛娘调”一种。后逐渐演变成“牛娘剧”,流行于径口、安莪、朱砂、洪冠等地,多在春节、元宵期间表演。

跳花棚 跳花棚,原称跳棚舞,流行于化州官桥镇长尾公村一带。

每年秋收结束,大雪(节气)将临时,在长尾公村与广塘尾村之间,搭起草棚(戏台),饰以“七十二贤”和花卉。村民杀猪杀鸡,备办三牲食品敬神。入夜开始“跳棚”,演至凌晨才结束。跳棚舞分18科(段)。跳棚舞的演员可多至百人,头戴面具,身穿古袍服,形象原始粗犷。演唱配以击乐,表现“驱邪除恶,物阜民安”的主题。

1954年,化县文化馆从长尾公村的老人口中,搜集、整理跳花棚舞,参加湛江地区文艺表演。1986年5月,在茂名市首届民族民间文艺会演中,跳棚舞获一等奖。1988年,经化州文化部门再加工整理。定名为《跳花棚》,在广州市东方乐园演出,获6家报刊好评。

鳌鱼舞 鳌鱼舞流行于电白县沿海一带,以博贺镇的名气最大,已有500多年历史。

鳌鱼舞由两个各擎一具鳌鱼模型,若干男童头戴虾模型,女童两手拿着大蚌模型组成表演队伍,鳌鱼造型比其他鱼类造型大数倍乃至十数倍。鼓乐声中,一对鳌鱼从龙门跃出起舞,鱼群随着鳌鱼时而追逐游戏,或聚或散,时而竞相觅食,忽高忽低,千姿百态,栩栩如生。场面欢快热烈。民间认为鳌鱼是吉祥之物,春节期间挨家逐户表演鳌鱼舞,向人拜年,祝贺新春,迎接吉祥。

1986年5月,茂名市首届民族民间文艺会演,鳌鱼舞获三等奖。

采茶戏 采茶戏由采茶舞演变而来。高州的采茶戏,最初只有1男2女3个角色,故又称“三脚戏”。男女分别扮演丑角和旦角,俗称“茶公”和“茶娘”,以线鞭、花扇、彩巾为道具,载歌载舞,相互唱和,表演形式分为:演、唱、舞、逗等几种。风格诙谐活泼,富于地方色彩和田园风味。演出内容以“茶”为核心,包括供茶米、点茶、采茶、炒茶、卖茶和送茶等情节。演唱以高州山歌体为基础,融进木偶腔,自成一格。主要曲调有参拜调、采茶调、点茶调、卖茶调等。初时,只用打击乐伴奏,后增加一些管弦乐器。

 1  2  下一页 共2页

用户评论

我来说两句已有0条评论,点击全部查看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