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茂名国旅,请登录免费注册

网站订单查询电话:0668-2867288

高州冼太庙

2011-10-14   来源:茂名国旅   评论:(0) 字号:T | T

高州冼太庙位于高州城内东门文明路,即今冼太公园(原潘州公园)北侧,坐北向南。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高州知府石简始建,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和清同治年间分别重建,1990年12月,广东省文物管理委员会批准重修。1992年8月动工,1994年12月全部峻工,立重修碑记。2000年2月20日,党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巡谒该庙,在盛赞冼夫人丰功伟绩的同时,并指出地方窄了点,活动空间太小,应予改进。是年,高州市政府投入巨额资金,对高州冼太庙开始进行扩建,使高州冼太庙真正建成为名副其实的爱国主义基地。2002年7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高州冼太庙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该庙的主体建筑沿纵轴线排列为前殿、中殿、正殿和后殿四进;总进深62.2米,间宽13.2米,建筑面积826.3平方米。该庙砖木结构,红墙绿瓦,斗拱飞檐,雕梁画栋,装饰华丽,古色古香。它运用彩绘、堆塑、雕刻等艺术形式,表现同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地方风貌,尤以石周、木雕为多。这些碑记和楹联,记寻了冼夫人的生平事迹和丰功伟绩及后人对她的敬仰之情,表达了士民对伟人冼夫人的崇敬而“立庙以祀”。

大门外原有二条桅杆,石狮子二座,石船一只,丹灶一个,均已不存。现在,大门左右有1.1米高仿古雄雌两个石狮子,花岗岩浮雕蟠龙石柱。门的上方,有木刻“敕封谯国冼夫人庙”和石刻“冼太庙”三个大字。

大门的门联,原为“巾帼功高成一统,并蒙泽远荫万民。”今已改为“朝三代维护江山一统,辖八州抚绥民族融雍。”

大门木雕哼哈二将,立在左右两边,形象高大、威猛,传说是原出于商代的武将门神。哼将名郑伦,哈将名陈奇。其他地方的寺院山门或天王殿廊庑,多立它为门神。这里则别具心裁,刻之以加强冼太庙的威严和肃穆气氛。

前殿屋脊有两条相向的灰塑鳌鱼。

步入大门,即见左右墙上陈列着一批名家书画,文化氛围很浓。旅画家杨球熙的《归宁》、《荷塘清趣》、《寒梅》、《桃花源》、《松鹤图》、《晴竹》、《母爱》、体现了作者怀念祖国的深情厚意。

两旁画廊,有数根明代方、圆形石柱和木柱,木柱是美国菠萝木格,质坚外美,能久存而不腐,为稀世珍品。

前殿与中殿之间是大天井。在一堆旧基石丛中,放着一块长约2尺,宽约1尺余,长满苔藓的石头。传说,乃潘茂名登仙而遗留此间的石船,日久天长,船长青苔,苍翠秀丽,使“石船苍藓”成为高州旧八景之一。清初,岭南三大家之一的屈寺均写的《广东新语》卷五,记有此石船,还有《石船铭》、《后高凉曲》和咏“潘仙石船”。入庙参观,不可忽视这块富有神秘色彩的石头。
赵朴初老先生题的“冼太庙”三字匾,高悬中殿的屏风上方。两边墙上,有古画十二幅。左边翠竹芦苇、山水楼阁、锦绣前程、郭子仪拜寿、宝鸭穿莲、山水野村和状元游金街;右边牧童戏牛、猛虎下山、李白拆番书、花鸟松林、山水楼阁。画面虽然残旧一些,但仍可约略看出来其画面内容及在壁画方面的成就,相信出自民间能工巧匠之手,古色古香之味较浓。

壁画下方镶有历代颂扬冼夫人丰功伟绩的石碑。左边墙上有明朝石碑一块、清代石碑5块,右边有清代石碑7块。碑文达1万余字。书法有篆、楷、隶、行、宋等五体。其中三块值得特别一提。

一是左边的明嘉靖甲子(即嘉靖四十年)《重修谯国冼氏庙碑》。这是该庙于嘉靖十四年始建后第一次重修所立碑石。碑文写着当时的中宪大夫、高州知府、昆陵周仕主持重修并亲自篆额,奉直大夫、高州通判、苏州吴恩撰文、承事郎、高州府推官、郁林杨进元丹书。其内容记述了重修此庙的背景和缘由,让人看了真正知道此庙的历史是悠久的。

 1  2  下一页 共2页

用户评论

我来说两句已有0条评论,点击全部查看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