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茂名国旅,请登录免费注册

网站订单查询电话:0668-2867288

著名的农业科学家丁颖

2011-10-13   来源:茂名国旅   评论:(0) 字号:T | T

1888年(清光绪十四年)农历10月22日,丁颖出生于高州市谢鸡镇石塘村一个普通农民家庭。1964年10月14日,他因患肝癌病逝于北京,终年76岁。

丁颖是我国著名的农业科学家。解放后,他历任华财农学院长、广东省政协副主席、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全国科协副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等职。他还被授予全苏列宁农业科学院通讯院士、东德农业科学院通讯院士和捷克斯洛伐克农业科学院荣誉院士等称号。丁颖教授艰苦卓绝从事教育和农业科学研究四十年,为水稻育种科学事业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丁颖教授生于农村,青少年时代便亲眼看到农民一年一头勤耕力种,却还是捱饿受冻。当时他认为其原因除了国家不太平外,还有就是耕种落后、种子差劣、产量不高。于是,他产志学习农业科学,振兴农业。1910年他在高州中学毕业,考取了广东省高等师范学校与农科相近的博物科,后又以优异的成绩考取公费留学日本。1919年“五四”运动后两天,他目击在东京的中国爱国学生游行请愿,竟遭到日本帝国主义的血腥镇压,便愤然于六月辍学回国。1921年,他再考入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农学院,1924年四月毕业回国。此后,他长期在中山大学农学院任教。

丁颖教授在培育水稻良种上卓有成就,名闻中外。1926年,他首次用野生稻与农家种杂交育成了“中山一号”。该种被推广后历时五十年不衰。1936年,他用印度野生稻与广东农家栽培稻杂交,获得了世界上第一侏“千粒穗”,一穗多达1400多粒。这项成果当时轰动了东南亚稻作科学界,日本的《农业及园艺》杂志立即刊登了照片。

在中山大学农学院任教期间,丁颖教授亲自或由他指导学生、技术员先后育成了60多个水稻良种。

解放后,丁颖教授的稻作试验得到了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不久,他负责筹建华南农学院。1955年4月,他被任命为华南农学院第一任院长。1956年,他光荣地加簾了中国共产党。他的工作范围、科研领域更加广阔了,足迹遍及全国稻作地带。1964年5月,为了参加8月在北京举行的有10多个国家专家参加的科学讨论会,他到宁夏、甘肃、山西、陕西、新疆连续跑了三个月。会上他作了《水稻光温生态学术报告》,会后病倒。病情稍有好转,他又到山东考察和作学术报告。其间,由于病情再度发作,他被送回北京医院。十月十四日,他因肝癌晚期,医治无效,离开了我们。

丁颖教授的一生,为了科学,呕心沥血,死而后已。经周总理签阅的首都各界对丁颖教授的悼词说:“丁颖同志的一生,充分表现了一个又红又专的科学家的高尚品德,为我国农业科学技术工作者和农业教育工作者也树立了光辉榜样。”苏联、保加利亚等国的水稻专家也发来唁电,深切哀悼这位杰出农业科学家。

用户评论

我来说两句已有0条评论,点击全部查看
验证码